经常下腹坠痛、打喷嚏就漏尿、子宫脱垂……生完宝宝之后,妈妈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身体受损,“产后康复”一词也越来越得到社会产妇及家庭的关注。
十月怀胎,女性的子宫几乎可以撑满整个腹腔,腹直肌分离、盆底肌功能异常、产后腰疼等问题对很多宝妈来说并不陌生。随着腹中胎儿的逐渐长大,孕妈们盆底肌和软组织承受的压力也不断增大,宝宝出生后,盆底肌难以恢复到以往的弹性,若不在意盆底肌功能的恢复,可能会造成漏尿、阴道松弛、子宫脱垂、性功能障碍等问题,影响生活质量。
一般而言,医生会建议在产后42天进行盆底肌评估检查,包括盆底肌收缩强度、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疲劳度、对称性、快速收缩次数等,在此基础之上方可根据医生的判断和分析,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指导。产后42天至6个月是恢复治疗的黄金时期,无论是盆底康复、腹直肌修复或者其他形体治疗等,在这一时间段内的恢复效果也相对更好。
不过,有不少宝妈会疑问:都产后一两年了,再做盆底肌修复还有没有意义?中医学博士表示,虽然产后42天至半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“黄金时间”,但并不代表错过这段时间再做就没效果、没意义了。“作为妈妈来说,盆底功能维护是一件关乎全生命周期的事情,应该培养好运动锻炼的习惯。”
近年来,随着大众保健意识的增强,“产后康复”的概念也随之流行,但对于产后康复还有一些知识值得科普。腹直肌分离、盆底肌松弛等问题,其实从孕前、孕期就可以开始预防。“怀孕前,女性可以有意识地锻炼核心肌群,增强肌肉力量,在怀孕时可以更好地为腹部提供承托力,产后恢复也会更快。而对于有运动基础的准妈妈,只要没有先兆流产、前置胎盘等问题,孕中期也可以进行凯格尔运动,这样不仅对产程有帮助,也能预防产后漏尿等问题。”